從城市軌道到軌道城市,如何讓城市駛向更美好的未來?在剛剛結束的2021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論壇上,眾專家就這一時代命題進行了深入探討。
隨著我國軌道交通迅猛發展,經過近十年探索實踐,用中國軌道交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周曉勤的話說就是,“我國TOD發展已經進入波瀾壯闊甚至可以載入史冊、階段?!?/p>
究竟是什么樣的新階段?簡單來說,就是從城市軌道步入軌道城市階段,從投資壓力倒逼的被動舉措,上升為以TOD促進和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的主動作為。這既是城軌交通時代城市發展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,也是城市開發理念更新和城市運營方式的重構。
TOD 建設加速
TOD(transit-oriented development)是以公共交通站點為中心,在400~800m(5~10分鐘步行路程)為半徑范圍內,進行辦公、商業、文化、教育、居住等混合空間的城市開發模式。
作為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方式,TOD不僅能緩解人口膨脹、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“城市病”,還可以通過辦公、商業、文化、教育、居住等混合空間的城市開發模式,讓城市更加美麗宜居。
以廣州TOD的發展史為例,早在90年代,隨著地鐵生活的來臨,廣州開啟了TOD的1.0時代,其特點是打造軌道上蓋商業系統,例如北京路的動漫星城。
千禧年之后,TOD的2.0時代,又在1.0的基礎上迭代而生,融入了居住+辦公+購物中心的新概念,代表作是客村的麗影廣場。
不難發現,從1.0到2.0時代的TOD,本質上都是以人流的聚合為驅動力。
如今,廣州城市TOD 3.0正在加速,以“人的需求”為驅動,與城市開發一體化,通過TOD項目建立起立體的城市功能體,從而達到促進和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,優化城市布局的效果。
在垂直向上的城市空間里,通過商業、文化資源的聚集,融入多維度的公共交通、更高規格的商業、教育,乃至自然景觀,滿足大家出行、居住、購物、生活、休閑等復合型需求。
TOD 賦能城市未來
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一組數據顯示,TOD綜合開發城市從2010年的5座到2020年的29座,城軌交通TOD綜合開發收益從2019年的14.3億增長到2020年的170億。
與此同時,存量資產盤活日益成為城市空間煥新的關鍵。作為城市人流的樞紐,大量的軌交站點亦成為城市更新的首選,在實現集約化用地的基礎上,不斷增強城市功能、改善城市形態。城市TOD項目,正逐漸成為區域發展活力的重要來源,為城市發展注入更多動力。
正如龍湖集團總規劃師胡劍解析,TOD模式的主要優勢是促進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,既降低環境負荷,又可以提高人們生活的舒適度。隨著TOD項目的主體從交通設施變成了城市,城市軌道的概念升級為軌道城市,不再著眼于交通屬性,而是考慮城市的發展,依照市民的需求來配置服務業態,最終是以人為核心來建造未來城市。
TOD塑造理想人居
隨著都市化水平的提升,人們對人居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。TOD模式創造出多維度生活體驗,既可充分享受城市利好,又有效提高城市運轉效率,通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,讓城市人居生活實現跨越式變遷,勢必會讓整個區域的價值再度提升。
以廣州正在開發的番禺客運站項目——龍湖金地天峯為例。作為“雙TOD”超級城市綜合體,龍湖金地天峯考慮人的生活需求,引入“懸浮平臺”概念,計劃打造三維立體城市“都薈”,地鐵、客運站、公交線路交匯于此,還配建學校、商業、住宅、娛樂康體等業態,甚至有鄰里中心和花園。
平臺上下,通過超級交通核進行串聯,實現零切換的垂直生活模式,即出行0擁堵、購物0距離、社交0麻煩。這樣既提升了空間效率,也延伸了空間界面,將商業、交通與城市無縫銜接起來,實現真正的“站城一體化”。住宅產品方面,主推89㎡的2房2廳2衛、102㎡和103㎡的創意三房,以及129㎡的創意四房等四種戶型,均具有不俗的實用率。
在本月的發布會上,天峯配建的天街正式公布其命名為廣府天街,總體量8萬方,將打造成集購物、餐飲、娛樂、辦公、長租公寓、居住、文化等多業態復合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購物中心。諸多加持之下,該項目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熱烈反饋,據悉龍湖金地天峯開盤當日去化約8成,成交金額6.9億。
多年來,龍湖在手商場數量已百余座,而每一座天街,對于激活城市版圖都有著重要的意義。無論是2014年,地鐵上蓋的北京龍湖長楹天街開街,成為北京東部最大商業體,還是2020年開業,連接川渝雙城生活的重慶龍湖金沙天街,屢屢成為區域煥新發展的新活力引擎,與城市共生長。
業內人士看來,城市不斷向前,像龍湖金地天峯這樣的TOD站城一體項目會越來越多元化、復雜化,在交通與消費空間更緊密相關的未來,交通會成為人們消費的橋梁,城市也將更加高度的聚合,圍繞軌道站點,打破不同業態的藩籬,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。并以此為錨點,對周邊經濟發展、產業升級、人口流入,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2小時前
2小時前
3小時前
20小時前